到过城市广场的人很多,但十有八九叫不出广场边上的那座山名。在目前有关部门的资料中,城市广场的这座山,被称之为“多戴山”。
但据杨士安先生考证,这并非它的本名,而是根据其谐音所记录的,“山形呈丫字形,像个担柱,当地人就叫它担柱山。后来在造城市广场的时候,工作人员在咨询村民的时候,就把它记作多戴山了。当地人也有人叫它石子岭、杨梅山的”。
杨士安说,清道光年间诸暨举人郭凤沼曾在其《青梅词一百首》中写道:“栗鄂山连石子岗,吾家旧有种花庄;绿差差处三间屋,雪北香南是道场。”诗后有注:“栗鄂山,在浣东,与鸡山连麓,又东有石子岭。”从郭凤沼的诗注中可以推断出,这个栗鄂山很有可能就是现在的多戴山,但这个栗鄂山的名字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。
多戴山对面还有个小山坡,就是镶有铜雕的那座山,当地人称为老虎山。
作为金鸡山脉的一部分,现在的多戴山无疑成为城市广场的灵魂所在,每天爬山的人不计其数。在山上看整个城市广场,气势开阔,令人豁然开朗。而位于山顶的文昌阁,更是古色古香,具有独特的建筑之美。
以上内容摘自“西施故里好美诸暨”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